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08

2021-06

家乡的记忆

新闻来源:杭富城际铁路3标项目部浏览次数:日期:2021-06-08

“岁岁年年花相似,岁岁年年‘城’不同”

——题记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合肥人,标准的90后,随着工作调动,再加上大学4年,总共已经离开合肥8年了。尚在奋斗年纪的我本不会有什么思念之绪,毕竟还没到家长里短的时候。但近几年合肥的发展,着实震撼了我,也深深地激励着我,鞭策着我。让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奋斗,奋斗,再奋斗,才能不被发展中的城市甩下,才能在这时代的浪潮中挣扎前行。伴随着奋斗之情而来的,自然是深夜中的疲惫,而拥抱着疲惫入眠的我,自然而然地被牵动了家乡的记忆。

发展的时代

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正是党和国家瞄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时代,新阶段的发展战略也在悄然酝酿。那时的世界局势波谲云诡,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级冷战格局结束,多极化发展趋势显现。以信息技术未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已出现苗头,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对于那个时候,我已经没有多少记忆,唯一能回想起的,只有小小的幼儿园,父亲接送我的自行车,泥泞的小路,和正在修建的柏油路。印象深刻的是去上学的路,出大门左拐,沿着泥巴路直走,然后在看到荒地的时候,沿路口再左拐,走过了小桥,直插幼儿园大门。能自己上学的我,大概是那个时候的“别人家的孩子”。

那时的父亲还在工厂打工,母亲在旅游局报社打字,都很辛苦。我经常是幼儿园最晚回家的孩子,因为总是要等他们下班来接我。那个时候,我去过最远的地方,沿着柏油马路走到了大院的东南角,那里在平土修路那是二环路。院子里有同龄的小伙伴,玩的最好的一个,邀请我去他家里,他家是大院最南边,开窗子就能看到幼儿园,还有那条小河。哦,不对,那个时候应该是臭水沟,夏天的时候味道挺重的。那时最常听到爸妈聊天的就是,哪家谁谁做生意赚大发了;市里哪哪又在修路了,堵死了;厂里情况不好,得想办法去其他地方了等等。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合肥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就是修路,拓展城市交通网,一路向外扩。在东部城市把弄经济浪潮的时候,合肥闷头搞基础,默默发展,默默转型。很多旧工业被忍痛放弃,很多红火的工厂被逐渐淘汰,搪瓷厂,自行车厂,锻压厂,肉联厂等等。把工厂搬出市区,把交通通向三县,做好市政市容,为将来打下基础。

前进的时代

世纪之交,国家大踏步的走向新世纪,虽然遭受了非常多的风雨和打击,但这并没有让党和国家怯懦,反而是坚定了党与国家的大发展的决心。中国人民是坚强且无畏的,是团结而勤劳的,是满怀激情又充满热情的。党与国家相信自己的人民,而中国人民相信自己的政府。

21世纪头十年,是我从小学走到高中的十年,那是我属于我童年的十年。刚开始的几年,家里并不好过,母亲率先下岗,父亲也没过多久就下岗。家里只能靠着打零工挣钱。那时的我每年生日是能吃一次肯德基,虽然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但是再也吃不到那种味道了,也不知道是心里原因,还是技术原因。小学是在工厂的子弟小学上的,春天最喜欢吃门口小店的辣条,也不知道怎么做的,特别好吃,一毛一根,我能吃5毛的;夏天最喜欢各种颜色的小冰棒,也是1毛一个,这只能吃2毛的,吃多了容易拉肚子;秋天没什么好吃的,就买几个弹珠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那会的我们玩的很简单,沙包,跳花绳,弹珠,扇卡片等等,但是大家都能玩的很开心;冬天到了,终于等到我喜欢的鸭血粉丝了,小塑料杯装着一杯,香辣诱人。

现在的小孩子们可不会玩这些下里巴人的东西了,更不可能吃这些东西。一方面是家里都还过得去,电子产品还是买得起的,另一方面,小时候的很多零食是不卫生的,现在国家管控的严,这些东西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健康,更好吃的食品与零嘴。

初中就离我家10分钟的路,十分近,上学的路线我现在都记得清楚,出大门左拐,沿着马路直走,到新建的小区路口再左拐,直走到二环路上,过了马路就是学校了。对,新建的小区,就是以前那块荒地,可惜看不到大片的油菜花了。当然,学校也是新建的,我还是第一届呢。

不得不说,新学校就是好,设备都是全市领先的,崭新的课桌,带电脑和投影仪的教桌,好多老教师还不会用投影仪呢。想想小学那晓得可怜的操场,其实就一篮球场和一小片空地。而初中呢,好家伙,300米的塑胶跑道,4座篮球场地。第一次进学校时的我,就像是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在小学时班里见过电脑会用电脑的,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进了初中,那就反过来了,没见过电脑的一只手能数的过来。究其原因,还是人民都有些小钱了,国家发展的也快,紧赶慢赶终于赶上了信息化时代的列车。

同一时间,合肥市也在大刀阔斧的改革,先是一路绿灯引进联想;再是改造拖拉机厂发展成江淮汽车,进而合资大众;本地的美菱,荣事达不带犹豫地转手卖掉,换来惠而浦研发中心;砸锅卖铁招进京东方等等。新世纪的头十年,合肥没有想着跟进信息化的尾巴,转而平地起步,从制造业,实体行业进场,打造属于自身的产业链条,借此良性循环,壮大自身从而稳定省内资金流向。

并且,从那时起,甚至更早起,合肥就在做一个迎合国家政策的决策——科技之路。

复兴的时代

时光流淌至2010年,在成功举办完奥运会和世博会后,中国逐渐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同时吸引来的,是各种各样的“挑战”,然而,机遇永远是与挑战并存的,扛过了挑战,机遇自然就会出现,抓住机遇,把握机遇,迎来腾飞。

10年暑假后,我踏入高中,那是我在合肥常住的最后三年。有幸成为了八中新校区的一员。时代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自己的存在,在八中的新校区里,投影仪全教室配备,老师无论男女老少都会使用;400米的标准操场;6座篮球场地,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我充满了自豪感,因为,这是我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在这里成长了三年,不光是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眼界的拓宽。就像是走向世界的中国,放眼全世界,才能立足于时代的高点。

离开合肥念大学,每年回家2次,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距离产生美”。总感觉自己有点跟不上合肥发展的节奏,高架越来越多,地铁破土动工,南站大修大建。繁华的地段愈发繁华,曾经眼里宽阔的望江路现在也不得不重新翻建拓宽。这些我当时深刻的记忆,还有一些,则是工作后才逐渐认识到的重要发展——科技之路。

1999年,合肥市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四大科教城之一;2004年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10年合肥进入科技部的创新型试点市和国家发改委的创新型城市试点;2013年合肥确立“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2017年合肥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迄今为止全国已建成22个、新建中16个国家国家大科学装置,合肥坐拥8个,位居全国第一。这些既是市政府与省政府决策争取的成果,亦是国家坚持科研道路的收获。

科技研发,永远是资本不能容纳的道路,高投资,高风险,回报不确定,只有有实力,有眼光,有魄力的人民政府才能很好地坚持建设这条未来之路。

从很早开始,国家就重视起科技这条路了,但是这条路势必是条短期亏损,中期亏损,甚至长期亏损的道路。但国家却从未放弃过,反而是不断加大了科研投入,这不仅是为了强大自身,更是为了自己的人民不用再被列强凭借科技而欺辱。曾经的我们依靠革命前辈们熊熊燃烧的理想,依靠革命同志们满腔澎湃的热血,依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奉献,我们战胜了科技领先的列强,我们也逐渐追上了列强的科技领先。但是,新一轮的科技浪潮已然掀起,略显落后的中国,稍有犹豫,可能就会万劫不复。庆幸的是,国家决策没有滞后,科研没有停滞,无数志同道合的科研人员投入了新的战场。

如今的合肥已经具备了腾飞的潜力,以合肥南站为中心交通基础,以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的科技基础,加上政府与人民的努力,基础已然打牢,需要等待的就是挑战之后的机遇,作为一个合肥人,我心怀期待且信心满满。

如今的中国已然是基础建设世界最棒的国家,科技领域也位列前茅,这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瞻远瞩,也离不开党和国家对人民负责任的治理态度,更离不开13亿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但我们仍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自己美好的未来而拼博;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