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
新闻来源:京滨城际项目部浏览次数:日期:2024-07-15
夜幕低垂,万籁俱寂之时,大多数人早已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但在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京滨铁路四标二分部的施工现场,却是另一番繁忙景象。凌晨三点,已经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的邹泽泽,这位二分部副经理,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在闷热、潮湿的地下20多米深处奋战,如同在暗夜中默默守护光明的英雄。盾构机在地底的轰鸣声,是他们与大地对话的唯一语言,而这条长达2940米的隧道,已经顺利掘进了1720米,每一寸延伸都凝聚着无数汗水与智慧。
邹泽泽,一个在钢铁巨龙中穿梭的战士,他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坚毅。盾构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是挖掘地下空间、畅通路途的最佳帮手。在邹泽泽的指挥下,这台直径13.8米的巨兽正缓缓前进,每一次推进,都意味着离目标更近一步。盾构机操作室内,副机长高翔宇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参数,技术主管倪鹏杰则在一旁记录着每一项数据的变化。他们深知,这里的每一个数字,都关乎着地面的安全与工程的成败。
2023年12月8日,“京滨同心号”盾构机始发。中铁四局首次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8.4m浅覆土始发,项目团队几乎没有实战经验可循,进展非常缓慢。邹泽泽和同事们咬牙坚持既定方案,连续10余天、300多个小时,他们都坚守在盾构机旁,直到盾构机顺利掘进完成1环。“我们会为1mm的推进而欢呼,也为最终达到始发成型隧道‘零渗漏’的高质量标准而感到自豪。”邹泽泽说。
“我们正下穿京津塘高速,这是第一个重大风险源,地面沉降控制必须精确到毫米级。”邹泽泽向团队强调。盾构机下穿四个重大风险源的挑战,是对他们技术和心理的双重考验。每一次掘进,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既要保持推进的速度,又要确保周围建筑的安全。
“排浆泵流量降低,吸口压力增大,分流器可能出现了堵塞现象。”高翔宇突然喊道。此时,邹泽泽正在隧道内检查管片拼装质量,他用对讲机迅速回应:“暂停推进,加大刀盘转速,尝试逆洗。”高翔宇立即关闭推进按钮,切换为逆洗模式,尝试进行逆循环冲洗,经过一系列操作,堵塞情况得以缓解。但每个人都明白,这只是众多挑战中的一环。
第一次在大直径盾构机上应用同步双液注浆,从浆液的拌制、施工场地受限、空隙密实困难、浆液长距离运输,到双液浆的注入、注浆堵管爆管、双液浆效果检验等一系列问题,对他们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然而,邹泽泽并未退缩。他带领团队超前策划,和李然博士工作室成员并肩作战,潜心钻研。终于,他们决定在盾构机上创新增加6号同步注浆台车,实现了水泥、水玻璃、膨润土等材料存储和拌制功能,与传统做法相比,随拌随注保证了浆液质量,降低隧道运输安全风险,有效控制了地层沉降。此外,在罐底安装称重传感器,能更加精准地获取每环同步注浆实际用量,以便开展盾构耗材分析。
“邹经理,自动化监测显示,地表变形始终控制在2毫米内,我们做到了‘无感穿越!’”盾构机在顺利穿越完成所有重大风险源后,倪鹏杰激动地报告。
邹泽泽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是团队努力的结果,我们的技术创新和精准控制,让‘京滨同心号’在京津冀地区书写了新的篇章。”
“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我们不仅仅是在修建一条铁路,更是在创造历史。”邹泽泽在受邀参加中国铁道出版社举办的“书香铁路·列车小讲堂”时,向全国的观众分享了他们的故事。节目中,他讲述了盾构机的发展历史,中国盾构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以及他个人在盾构施工领域的成长和感悟。
“我们的工作或许鲜为人知,但我们的成果将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邹泽泽在节目中说道。他的话语简单却充满力量,让每一个听众都能感受到盾构工人们的坚持和伟大。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邹泽泽和他的团队,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他们是铁路建设的英雄,是这个时代最值得尊敬的人。(程娟)
上一条:沁园春·抗洪
下一条:让闲置图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