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
新闻来源:京滨城际项目部浏览次数:日期:2024-06-18
6月17日,京津冀区域直径最大铁路盾构机“京滨同心号”成功下穿完成最后一个重大风险源——天津地铁2号线李明庄车辆段,下穿区间全长600米,为后续盾构顺利贯通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京滨城际下穿天津滨海国际机场1号隧道全长2940米,主要地质为粉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隧道沿线依次下穿京津塘高速、津汉公路、北塘排污河、天津地铁2号线李明庄车辆段等重大风险源,最后进入京滨铁路天津机场站。
此次高铁长距离下穿地铁车辆段尚属国内首例,沉降要求严苛,安全风险极高。为确保盾构机安全下穿李明庄车辆段,项目团队积极联合科研院所,开展盾构智能掘进、同步双液注浆、智能监测分析、智能泥水处理等科技创新与技能攻关。
李明庄车辆段共30股列车轨道,沉降极难控制。掘进过程中盾壳注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黏塑性防沉泥材料,及时填充刀盘开挖轮廓与盾体空隙,同时盾尾配置6用1备注浆管道进行同步双液注浆,以填充管片与地层孔隙并控制地层沉降。项目基于海量施工数据,自主研发动力单元一键启动系统、泥水环流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辅助掘进系统,形成滨海软土地层盾构动态控制策略,显著提高隧道轴线精度,大幅减小地表沉降,目前已实现盾构自主巡航。据产权单位自动化监测反馈,地表变形始终控制在±2mm之间,穿越期间未发生一次监测预警,完成了微扰动无感穿越。
此外,穿越段部分地层为富水砂层,盾尾刷极易磨损。项目首次采用基于柔性电阻丝技术的盾尾刷磨损实时监测系统,通过电信号判断尾刷磨损程度,将盾尾刷前保护板的磨损情况实时反馈至信息平台,避免尾刷失效导致漏水漏砂等施工风险。
聚焦泥水循环系统、分离系统、制调浆系统和废浆处理系统信息封闭、沟通不畅的痛点,项目联合四局管理研究院自主研发了智能泥浆处理系统,实现各个泥水系统的集成显示与集中控制,能够远程检测进排浆比重、泥浆流量和浆池液位,达到少人化、高效化的安全管控目标。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项目通过不断的科技攻关与技术创新,已申请专利11项(含发明专利5项),立项省部级工法2项,促进了技术革新成果向实际施工生产的转化应用。
至此,1号隧道盾构已掘进703环,累计1406米,完成总里程的48%。
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组成及京滨城际铁路二期关键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路网结构,为三地百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务,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贡献四局力量。(程娟 李然 何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