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
新闻来源: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浏览次数:日期:2015-11-30
在2015年年初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大力推广精细化学习的大好环境下,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广州项目部13线项目部根据该公司有关文件的要求,开展了题目为“全员学习精细化项目管理上台阶”活动。项目部结合自身的施工特点,针对暗挖地质多变、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地层以及车站孤石爆破等编制了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手册,并利用雨天停工开展了以精细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细说如下。
作为项目经理徐应祥,平时话不多言。但是他要是说起精细化,那绝对是“精细化麦霸”。从项目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的管理以及变更索赔等等,可以说是津津有序、条条是道。多年的现场施工管理经验,再加上精细化理论体系的熏陶,项目管理对他而言有了长足的进步。用徐应祥自己的话说精细化让我受益非浅。
在项目精细化座谈会上,项目总工杨寅志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2013年下半年到项目任总工,盾构施工比较陌生,公司精细化细则没有出台以前,总是按着自己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盾构机始发前需要准备哪些条件,容易发生的故障等等,需要花费好多精力总感觉收效甚微。可是通过公司精细化中盾构始发接收一张表,逐一对照,逐一验收。把表中的内容合理的安排到各部门,责任明确以后,通过大家的努力不到一周,盾构机调试完成,具备了验收的条件,在3月18日顺利始发。同样按照精细化的要求,目前盾构安全穿越了广州市南碱大道、181米的水南涌及2座截污桥梁。精细化让技术人员补缺了短板、增长了知识。
项目物资部老刘部长,搞了将近25年的物资管理,真可谓从物质采购、材料进场、周转材料的管理、废旧物质的清理、原始票据的管理。他可算是一位身经百战的高手。可是精细化管理要求物资“网采”,这一下子难倒了老王。他总认为网这玩意,聊聊天可以,看不见摸不着,付出去的钱容易“打水漂”,自己心里没底。通过1个月的时间和公司物资部相关人员学习。先小额网上采购,逐渐熟悉、逐渐摸索。现在已经熟练在网上采购,高兴的老刘逢人便说“网购实在好,不用四处跑”。
说到安全精细化,莫过于安全总监杨锦安,他接触的精细化比较早,平时也喜欢电子类产品,过去协作队伍人员进洞采用“翻牌”制度,就是人进洞时翻绿颜色的牌子,人在地面是红色的牌子,这样容易疏忽导致忘记翻牌子,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误差,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后,不知道洞内有多少人。自从精细化管理以来,严格按照公司的“人脸识别系统”,当协作队伍人员进场在三级教育的时候,同时把作业人员的脸识别一下,存储在电脑上,当他进洞时,识别系统自动存入数据,姓名、年龄、工种等等个人相关数据全部显现,其次在洞内安装了监控系统,洞内作业可以在监控室很清楚的看见每个人的位置。有危险时立即提醒,有效的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了远程监控,安全质量大有保障,真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有了电子监控系统,安质检人员的办事效率直线提高。自从安装了电子识别系统,项目部未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甚至社会的“毛贼”都未敢跨越工区一步。现代化的仪器,精细化的管理,为项目的安全管控如虎添翼。
后勤管理项目部也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每个员工吃早饭的时候自己预定午饭,在吃午饭的时候预定晚饭,在吃晚饭的时候预定明日早饭,在食堂预定餐表中对于打钩,最大限度的减少剩饭剩菜,一个月下来仔细核算节约近2000元。精细化的管理让项目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不仅仅是技术、物资、安全、后勤生活在精细化的模式下有了质的飞跃,财务、机电、工经也是受益颇多。广州13号线项目部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精细化、工厂化、标准化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下,项目部通过大胆改革,去“粗”存“精”,到目前为止项目管理已是初见倪端。(张小千)
信息录入:段传坤 责任编辑:贺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