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25

2017-11

做盾构机的眼睛

新闻来源: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浏览次数:日期:2017-11-25

 

今年37岁的李振洲是中铁四局城轨公司的一名测量员。1999年技校毕业后,李振洲到中铁四局秦沈铁路项目见习,从此跟测量结下不解之缘。如今,他专门从事地铁项目测量,被同事们称为“盾构机的眼睛”。


“只要不下刀子就要干”


设计人员是将地面上的东西搬到纸上,对测量员来说则是把图纸上的东西还原到地面上,精准地找出每个施工点。


背着脚架,提着全站仪,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李振洲都与两个加起来30斤重左右的设备为伴,奔波在各地的工地上。


2001年6月至2003年9月,结束在秦沈铁路项目见习后,李振洲跟师傅一起来到西藏修建青藏铁路。


至今,李振洲还记得一个十分后怕的细节:由于高原缺氧,身体负荷太大,动作变形,在爬一个脚手架时不小心鼻梁碰到铁架上,当即直接后仰,如果没有防护网,就直接从30多米高处跌落下来。


“我感觉我很幸运,能被抽调到青藏铁路上,亲身体验到最危险的铁路是怎么修建的。”李振洲说,记得当时最冷的时候,零下二三十度,身上穿了棉大衣、羽绒服、毛衣、保暖衣七八层,他的师傅还是留下了后遗症。


测量工作都是在野外作业,风吹雨打、挨饿加班是家常便饭,“只要天不下刀子就要干。”李振洲参加过胶济铁路、洛湛铁路、石武铁路、金温高铁等多条铁路的修建,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用眼睛为铁路寻找方向。


“盾构机的眼睛”


如今,李振洲成为中国地铁迅猛发展的参与者。


2011年,专注城际铁路和地铁建设的中铁四局城轨公司成立,李振洲成为该公司测量大队副大队长,他的测量工作由此从地上变为“地上+地下”。


一台从国外进口的测量神器--全站仪,价值5万多元。李振洲说,他见习那会,天天背着师傅装着全站仪的箱子,大半年都没有摸过一次,现在公司新进的测量员立马就能接触到全站仪,并动手操作。


修建地铁,盾构机必不可少,这台大机器根据测量员测出来的数据进行操作,稍有偏差就可能碰到水电气等管线或者碰到桥桩、大楼地基。


地铁施工是两头挖空后进行,必须保证盾构机从一头进入后从另一头已经挖好的坑道出来,一旦测量有偏差导致盾构机出不来,则会导致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损失。


如何保证施工不会出现这些偏差、失误,就需要测量员每一次都精确测量。


在地铁工地测量一点也不比在野外轻松,有时要背着30斤的设备上上下下来回爬台阶,在隧道里走一公里,每天的步伐都在15000步以上。


李振洲的徒弟胡昌建告诉记者,有一次他跟师傅的步行数超过了3万步,那天,两人差不多走了20多公里。


盾构机施工的隧道里,温度高达40多度,测量员和其他作业人员即使汗流浃背也不敢喝水,因为地下空间密闭,靠外界输氧换气,不能随地上厕所。


庞大的盾构机上只有一处勉强能蹲下来的空间供测量员工作。测量时间长了,浑身酸痛。


有时因为工期紧需要连续十几小时甚至昼夜连班。去年5月,李振洲和同事们在广州地铁14号线上连续测量了48小时。


如今,中铁四局城轨公司在北京、河南、浙江、江苏、江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多个省份都有地铁项目开工。李振洲有时会在一个工地待三五个月,有时会被抽调到其他工地突击任务。


“公司安排宾馆他不住,他直接住在工地的板房,他说,‘这样方便些’。”李振洲的同事孙鹏介绍说。


传帮带毫无保留


已经在测量岗位工作了17年的李振洲如今已是一名高级技师,去年被评为“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者。


虽然成绩骄人,李振洲从不自满,他说:“越干越惊心,不敢相信任何人,只敢相信一个个精准测出的数字”。每逢有重大疑难问题,他都向专家请教。


他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传给徒弟们。2013年、2014年他带的团队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名。这段时间他被公司任命为测量专业总教练,训练徒弟们准备参加中铁四局技能大赛。


训练中,李振洲十分严厉,大声指挥年轻的测量员,“不用用脚踢脚架”、“即使刺眼也不能用帽子遮全站仪,要用纸板挡阳光”……


“只要干工程,每个岗位都要严谨。”李振洲说。